China

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推動下,中國製造業將在未來幾年發生巨大轉變。確定了九項重點任務:

  1. 改進製造創新
  2. 融合科技與產業
  3. 夯實產業基礎
  4. 培育中國品牌
  5. 推行綠色製造
  6. 推動十大重點領域突破
  7. 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
  8. 促進服務型製造和與製造相關的服務業
  9. 國際化製造。

中國製造2025將受到政府大量投資和補貼的推動。 按照中國總理李克強的說法,中國將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結合“互聯網+”計劃,以創新、智能技術、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為基礎。

中國雖然是製造業的領頭羊, 國務院 希望在來自德國等其他強國的「智慧」工廠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鞏固這一地位。到2025年及以後,中國將投入大量資金建造類似的系統。

以下是我們列出的 2025 年底前中國製造業令人興奮的四大趨勢,以及如何 後勤 貨運代理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1. 生產力的增長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商,工資正在上漲,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中國的生產力預計將繼續增長,正如該組織的一份出版物所述 沃頓商學院.中國製造業仍處於領先地位,預計到 2025 年每年將增長 6% 至 7%。此外, 中國日報報導 那……“中國製造2025是第一個旨在將中國從製造大國轉變為世界製造強國的十年行動計劃”。

將看到生產力增長的十個關鍵部門是:

  1. 新信息技術
  2. 數控工具和機器人
  3. 航天設備
  4. 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科技船舶
  5. 鐵路設備
  6.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7. 動力設備
  8. 新材料
  9. 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
  10. 農業機械。

中國製造業將繼續在全球舞台上處於領先地位,除非中國的“中國製造 2025”使命未能獲得牽引力。然而,隨著中國企業更加關注其他地區的製造業趨勢,大多數企業將理所當然地希望改進和改善他們的運營。

  1. “中國製造”變成“中國製造” 經過 中國”隨著質量的提高

 中國的製造業目前由台灣或西方企業在大陸經營自己的生產線推動。和 國務院 干預,中國製造業的下一個大趨勢將是建立本地擁有的設施。

同時,預計中資企業的製造和產品質量將顯著提高。中國大陸將學習台灣企業的榜樣,建設技術先進、精細化的生產線,提高中國製造的產品標準。

當前的製造標準參差不齊、不一致。 “中國製造2025”將有助於在中國製造業中創建和應用標準,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

  1. 中國製造進入工業4.0未來

“工業4.0”理念的核心是智能製造,即將信息技術工具應用於生產。隨著中國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已成為中國長期經濟戰略的關鍵經濟觸發器。

經濟學家認為,這些措施的結合將引發一場新的工業革命。雖然中國的工資正在上漲,但其勞動生產力仍遠高於其他國家。到2025年,隨著中國企業加入新工業革命,中國製造業將變得更像其他第一世界國家的生產線。

按照製造業的總體趨勢,中國工廠將變得更加數據驅動,使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機器學習來實現更多生產線的自動化。高科技製造商負責人郭台銘 富士康, 相信至少 他的30%生產線操作工將被機器人取代 到 2025 年。

  1. 中國製造2025可能引發爭議

“中國製造2025”藍圖可能成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糾紛的根源。雖然 國務院 希望製造商採用 3D 打印和機器人技術,可能會有來自行業的阻力——至少在早期階段。

在建立有利可圖的商業案例之前,沒有製造商願意投資先進技術。因此,“中國製造 2025”計劃需要時間才能獲得牽引力——但一旦成功,這一進程將不可阻擋。

正如 BBC 未來報導的那樣 – 正如全球領先的信息和通信 ICT 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所說,到 2025 年,1000 億個連接——來自各種機器中的智能傳感器的 90%——將連接全球,這是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直接結果。